6月12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团辅活动。本次活动突破传统模式,将心理学技术与时下流行的剧本杀游戏相结合,打造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心灵剧场"体验,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

活动筹备阶段,心理教师团队基于社会角色理论和团体动力学原理,精心挑选了适合心理成长的剧本《记忆迷宫》。该剧本围绕"创伤修复与自我整合"主题展开,情节设计融入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等专业技术。在角色分配环节,徐老师根据前期心理测评结果,为每位参与者匹配了具有适度挑战性的角色,确保活动既安全又富有成效。

活动现场,专业老师通过叙事技巧带领参与者快速进入状态。游戏过程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运用心理学方法展开互动:细节捕捉者通过"例外询问"技术寻找关键线索,逻辑整合者采用"奇迹提问"重构事件链条,情感协调员则发挥"共情镜子"作用,反馈非言语信息。这种设计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情绪管理和人际沟通能力。

徐老师介绍,这种创新形式成功激发了"普遍性""希望重塑"等治疗因子,实现了心理剧创始人莫雷诺倡导的"宣泄-洞察-整合"的理想进程。活动尾声的"去角色化"仪式和"现实锚定"环节,进一步巩固了参与者的心理收获。

本次活动是探索"具身认知"教学模式的成功尝试。未来中心将持续优化此类融合表达性艺术治疗与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创新活动,让心理教育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挥更大成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心理支持。